以菌草為媒,閩寧鎮搭建中外交流與國內協作“雙平臺”
以菌草為媒,閩寧鎮搭建中外交流與國內協作“雙平臺”
9月19日,以菌草為紐帶的國際交流與國內協作在閩寧鎮同步上演。由國家商務部主辦、福建農林大學承辦的2025年中美洲國家菌草產業發展官員研修班的30名學員到此實地研學,親身感受“中國草”的魔力。同日下午,永寧縣閩寧鎮菌草產業發展現場交流會也在此成功舉辦。
這一“外研內議”的組合拳,全面展示了中國菌草技術的先進成果及其在促進國際減貧、國內鄉村振興與生態保護中的巨大潛力。
菌草技術架起中美洲合作之橋
9月19日,由國家商務部主辦、福建農林大學承辦的2025年中美洲國家菌草產業發展官員研修班學員走進永寧縣閩寧鎮,來自洪都拉斯、哥倫比亞、多米尼加、古巴、薩爾瓦多和哥斯達黎加6個國家的30名學員參加本期研修班,共同開啟這場以菌草技術為紐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之旅。
此次研修班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為學員們全面展示菌草、菌草技術及菌草產業相關內容。學員們首先來到園藝村,現場參觀了菌草溫室大棚種苗繁育示范、菌草栽培香菇示范、巨菌草標準化種植試驗示范、巨菌草飼喂示范等,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教授向學員們詳細講解了菌草種植技術、菌草產業發展模式、菌草產品加工等多個方面,使參訓人員全面了解菌草產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在南方村黃河段,學員們在專家學者的帶領下參觀了菌草黃河岸線治理示范,林占熺結合巨菌草、綠洲1號蘆竹等不同菌草的生長習性,現場向大家講解了菌草在護岸護坡方面的顯著效果。“今年7月2日與9月17日兩次無人機航拍圖像顯示,在汛期77天內,種植菌草的岸線僅侵蝕崩塌0.36米,未種植菌草的岸線侵蝕崩塌達3.65米,展現出菌草在筑起岸線生態防護屏障的顯著作用。”
據了解,菌草技術是從“以草代木”發展起來的中國特有技術,經過40年的持續創新,現已拓展到菌草生態治理、菌草菌物飼料、菌草菌物肥料、菌草生物材料與能源等六大領域,形成綜合配套的科學技術體系和產業發展體系,開辟“菌草學”這一新的交叉學科,開創了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菌草新型產業。該項技術已推廣到全球百余個國家和地區,為服務世界減貧事業和生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期研修班安排了豐富的課程,既有菌草技術的講解,也有示范基地的考察。“希望大家通過本次培訓,進一步了解菌草技術的原理與應用,探索適合本國條件的菌草產業發展路徑。我們也期待以菌草為紐帶,與中美洲各國在農業可持續發展、減貧實踐、生態保護等領域開展更廣泛、更深入的交流合作,一起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林占熺說。
學員代表、洪都拉斯共和國科馬亞瓜省省長安娜?朱莉婭?弗洛雷斯?阿吉霍說:“中美洲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農業基礎,菌草技術在推動當地生態修復、提升農業附加值、帶動民眾就業等方面,具備不可估量的應用潛力,我十分期待將菌草技術帶回祖國,帶來長遠福祉。”她同時表示,銀川市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發展歷史,這里的人民熱情友好,給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期待再次來到銀川。
菌草發展研討 共話綠色發展
同日下午,永寧縣閩寧鎮菌草產業發展現場交流會也在閩寧鎮成功舉辦。來自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多位林業、農業專家,與林占熺教授一同參加了研討會,圍繞菌草的進一步推廣與利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系列活動不僅展示了中國菌草技術的先進成果和實用價值,也為推動國際科技合作、區域可持續發展以及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了新動力。

川公網安備 51010702002755號